宝运莱(中国)官方首页

如何让护士在临床护理教育中树立尊重意识,教育论文

粉红猪大大 2021-09-18 16:17 438 次浏览 赞 95

最新问答

  • WongQueenie

    在职业院校教学体系中,尊重教育常作为德育教育内容进行课堂教学,专业课教学中尊重教育没有得到足够重视。研究表明:的满意度与护理服务的失误有密切关系[1]。而护理失误常因使用不尊重的语言、不尊重的行为过失、不尊重的隐私或因不尊重的文化背景引起[2]。
      只有建立健全人文素质教育体系、更新服务理念,对责任制整体护理模式进行不断改进和完善[3]。健康评估是护理专业核心课,评估也是护理程序的起点,是临床工作程序的关键环节,评估过程是护患直接接触与沟通的过程。在临床护理工作中发现,评估过程中尊重意识淡薄,配合不积极,致使评估不到位,收集不完整或不准确,甚至引发护患或差错。因此,使在护生初学健康评估时,强化尊重意识和行为,具有非常重要的必要性和现实意义。
      1、方 法
      随机选取2013、2014级(第3学期)各3个班(320名)作为试验班,其余6个班级(316名)作为对照班,比较尊重教育在健康评估教学中实施的效果。
      2、健康评估教学中尊重教育的实施
      2.1、实例比较,提高认识
      进入健康评估课程学习之初,选用实习生校本案例,通过角色扮演、回放等方法,比较同一项护理评估任务,不同的护理评估过程所得到的不同结果。通过比较师生达成共识:在护理实践中,护理工作不仅需要娴熟的护理技术,还要深刻理解对护理服务的要求,尊重的需求,注重对的人文关怀,善于从的眼神、表情语言、体态中读懂他们的需要、痛苦和渴望。尊重的个体差异,选择有效的沟通交流技巧,采取个体化服务,才能充分体现护理专业独特的职业特点,达到人文护理的理想效果。
      2.2、调查分析,找出不尊重行为
      为使师生更加具体清楚地了解在教学过程中存在的不尊重问题,我们制定了调查问卷,以查找不尊重问题。分别在6个试验班展开问卷调查,分年级发放调查问卷。共发放2013级发放问卷156份,2014级发放问卷164份,回收率均为100%。
      通过汇计,共找出健康评估教学中存在的20条不尊重行为(按选择人数多少排序):迟到、早退、旷课,无解释、无歉意;对角色病人讥笑、指指点点;互为角色病人时,不积极配合;在模型上乱涂乱画、随意拆卸、敲打教具;病例讨论不参与、不发言或对不同观点的发言嘲笑;同学扮演角色病人;未做好课前准备,影响合作学习;课堂上说与教学内容无关的话或怪声怪气;近下课时反复看手表流露出不耐烦的表情;时,对一些畸形、病态画面显露厌恶讥笑表情故意模仿教师语调、动作,以引起别人注意;对教师课堂管理故意顶撞。
      2.3、确立尊重行为标准
      针对上述健康评估教学中存在的不尊重行为,师生通过讨论,共同制定了相应的8条尊重行为标准:做好课前准备,按时上课;着装整洁符合授课要求,表情自然大方;征得同意,方可在角色病人身上模拟作;作时先温暖双手和体检用具,注意隐私保护;积极参与,合作学习;视爱护模拟教具如爱护病人,不乱涂、乱画、乱敲打;配合课堂管理,不顶撞;对畸形、病态画面心怀同情而非讥笑厌恶。试验班对尊重行为标准进行认同签字,以约束教学过程中的行为。
      2.4、营造体现尊重理念的学习氛围
      建设高标准模拟病房,实现校内实训条件与临床现代化病房的同步化。教室、模拟病房、实训室内,除悬挂各种规章制度、技能作流程外,还增加了许多体现尊重理念的提示语:“微笑在脸上,文明用语在嘴上,娴熟动作在手上,仪表整洁在身上”;“细心、热心、爱心、耐心会赢得的理解、尊重和支持”;“最温暖的表情是微笑”;“轻声细语是对护理对象的尊重”;“请专心听课,尊重讲课人和其他听课人”等。使在学习环境中,随时随地都能感受到尊重的温馨提示。营造了人文教学氛围,起到了反复强化尊重意识的良好作用。
      2.5、对照尊重行为标准,规范师生教学环节中的言语行为
      课前教师提前进入教室,充分做好教学准备,发现教室内的点滴变化,及时肯定或提醒。如对尚未做好课前准备的同学给予及时督促。课中授课言语动作处处注意体现尊重理念,以8条尊重行为标准要求自己,教师以身作则,师生相互提醒与监督,使尊重行为不断修正和完善,最终形成良好行为习惯。如对示教课中做模拟病人的同学,不再强行指定,而是自愿报名,在示教课前后对示教同学给予表扬,并带领其他同学对其表示感谢,鼓励积极参与教学活动。
      2.6、釆用“相应情境联想法”纠正课中出现的不尊重行为
      将课堂情境对应设计成临床情境,如课堂中某同学作为病人脱去鞋袜时,因异味较大,许多同学手捂口鼻躲离病床,示教同学感觉非常尴尬。教师并没有在课堂中花时间去批评同学,而是在课后布置了这样的讨论题:某临床科室在晨间查房时,由于病人有严重感染,有异味,作为面对病人该做如何反映?对照尊重行为标准,同学会认识到其问题所在,引以为戒,比单纯说教批评效果要好得多。
      3、结 果
      经过两年的健康评估教学中尊重教育实践,我们通过尊重意识的反复强化、尊重行为的精心引导和不断修正,使护生形成了“无人文不护理,无尊重不行为”的良好行为习惯,把尊重看成是护理评估技能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,任何一项护理措施的实施都要寓尊重于其中。在期末综合分析及实训考核中,设置尊重相关考核点,分值分别为10分和15分,针对这些考核点对护生相应得分进行统计:试验班综合分析及实训考核平均得分分别为8.7分和13.6分;对照班得分分别是5.2分和7.4分。差异有统计学意义(P<0.05)。
      综上所述,实行教育的无论在病例分析时,还是在实训作时尊重病患的意识和行为都有明显增强,强化尊重教育取得实际效果,为护生进入临床工作打下良好的行为习惯基础。护理是人性化的事业,护理人员在工作中的人生观、价值观、责任感、使命感,是人文素质内涵的重要体现[4]。成绩分析只是尊重教育效果的一种形式反映,还需经过度评价,结合“双证融合,核心能力本位”的护理教学模式才有助于提高护理人才培养质量[5]。

    浏览 465赞 89时间 2022-09-08

相关问答

如何让护士在临床护理教育中树立尊重意识,教育论文